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国画艺术名家 李贵亭 黄金 艺栈
  lgt.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70686
最新博文:
“教书育人授为师”师德有感一一李贵亭      童年拾趣一一李贵亭      中专生美术教育思考一一李贵亭      中国书画现代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一一李贵亭      教书育人授为师一一李贵亭      名家 李贵亭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我的动态    
童年拾趣一一李贵亭
发布时间:2015-03-12
现在,每当我在闲暇之余,或独自沉思当中,常常梦到童年的时光,那时的沟沟水水,树树草草,都历历在目,有时,我真的怀疑,是自己老了,该不会留下的全是回忆,不可能啊,自己明明才三十几岁,不该到夕阳西下,老树昏鸭的地步,再不就是,当今的时代是激烈竞争的时代,生活压力太大了,使自己常常怀念儿时的无忧无虑来,或许我又该怀疑,这时代是到底进步或是倒退,因为要给每个年龄阶段的幸福指数打分的话,毫无疑问,童年时光的分数是最高的。
虽然探不出究竟,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但总想把童年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起名就叫童年拾趣吧。
 
挖 地 梨
那时的农村,环境比现在要好的多,到处都有可吃的东西,我们上树摘过桑葚,下雨捡过苴脸皮(大概也是野生菌类),摘过青豌豆角,连阴天到地里拣过豆芽……,这些东西虽上不了大雅之堂,也算不上什么美味佳肴,但在那个食不果腹的时代,或许那也是上帝借着大自然赐予人们额外的恩典,地梨便是我常怀念的。
地梨,或称地栗,我们农村也叫马蹄,大概看上去有点象马的蹄子,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学名叫荸荠(biqi),今天我们吃的比野生的要大的多,那时,只要有沟,就有水,有水就有鱼和不同的水生植物,田田沟沟,村村庄庄,到处都有,处处生机盎然,不象今天,你所见到的都是干沟烂草,臭水陋泥,再也找不到以前那种景象,都在前几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有的给填平了,有的也因为雨少水干,沟壑断流,也给开发种成庄稼了。
地梨是长在水里面,叶子呈长圆形,酷似现在女孩子织毛衣用的竹针一样,地梨就长在泥里,一般挖地梨的时间是秋冬季节,因为这个时节是雨少水干,也是地梨长成的时候。那时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学习压力不大。放学后,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轰而跑出校门,每人手里都从家里拿个铲子,到地方就各自找好位置,忙碌起来,这时,季节已到深秋,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但河沟里是背风,干活也会发汗,所以大家都甩掉棉袄大挖起来,虽有些地方还有水坑,但稍干的地方可以站人,软绵绵的,象弹簧一样,因为人小,所以也不会陷进去。
其实,野生的地梨很小,形状呈扁圆形,皮是棕黑色,肉是乳白色,味甜,很好吃的,挖的时候,要用手把泥块掰开,看到有地栗时,就把它上面的泥去掉,装进布袋内或书包,有些时候,我们不想挖时,小伙伴门就偎在一起,或是来“占方”,玩的最多的是“狼背猪”的一种游戏,或是“抓子”,或是斗蛐蛐,看蚂蚁搬家……。说实在的,有时挖一晌也挖不到多少,大概乐趣不在吃上,玩要大于享受,如果运气好,还可以挖到黄鳝和泥鳅,我们挖地梨,有时会挖得满身是泥,想泥猴子一样,回去免不了被家长一顿数落,但这就是我们的童年,这就是童年的欢乐。
 
烧 毛 豆
今天,你再到农村去,或是回老家,很少看到有闲散的人群,玩耍的孩子,因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打工的进城,干活的上地,没事的不是钻到屋里看电视,就是是躲在哪个地方,暗自盘算着发家致富的点子,根本再也找不到一点儿时的景象,虽然时代无法复制,时光也不会倒流,但那时美好的记忆,却无法抹去。我又想起儿时的烧毛豆来。
烧毛豆其实就是在豆快要成熟的时候,跟着大人上地或者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放羊时,大家会心照不暄地到地里拔一些黄豆,再找一些干柴干草树叶等,放在下面用火柴(我们那时都叫洋火)点着,这就是烧毛豆,等到柴烧完了,再找一些续上,一直烧到豆子熟为止,等火灭了,有小伙伴脱下衣服,使劲的扇,把灰烬和浮叶干草吹去,留下的便是烧熟的豆和没有着尽的东西,大家便一轰而上,揽的揽,抢的抢,抓的抓,有时大人也参加进来,抢叫声,欢笑声,响彻一片,直吃的手嘴都是黑的,毛豆是软软的,香香的,那豆的美味,烧豆的乐趣,至今仍回味无穷。
其实,除了烧毛豆,还可以烧玉米,烧红薯,烧芋头,那些都需要在地下挖个洞,后面留个冒烟的地方,烧出来的玉米、红薯味道鲜美地道,今天,这个都算不得什么,但对于我们那个时候,也算是难得的野味了。
 
逮 鱼
小时候,我妈常说我:“你身上只有一个优点,就是好逮鱼,不好吃鱼”。我想这大概是我唯一能给家里的一点贡献,看到大家津津有味地吃着,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逮鱼的方法很多,有在沟里抓的,在沟里逮时,用泥垒起来,堵住两边,把里面的水攉出去逮鱼;还有用鱼钩钓的,但自己常常没有耐性而无功而返;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下雨时抓鱼的情景,我们农村一般庄上都有大坑,里面是队里养的鱼,过年时,把水抽干,鱼按家分,但分不了几条。那时,夏天雨水稠,常下大雨,雨水顺着庄里的沟往坑里流时,常常有鱼往上顶,这时就可以逮鱼了。
我们庄有三个大坑,在庄西边有两个,一个是南队,一个是北队,西边的我们常叫它西大沟,是我们队的,形状成直拐角形,两坑中间是一条路,下面有涵洞相通,粗细刚好能钻过一个人,下雨的时候,东边的坑靠近庄,水涨的快,水往往向西边的坑里流,鱼儿就会通过涵洞来回跑,下面的往上顶,上面的往下游,这时,看准有鱼进入洞内,我就飞快的把撮箕放在下面,在上面流水口用泥堵住,水逐渐流完,鱼就乖乖举手就擒,如果有鱼在洞里不出来,我就爬进去逮,有时会捣腾的泥水全身,但只要能抓到鱼,也高兴的不得了,运气好的话,有时一晌能抓到几十条呢,不过都不太大,也就是一些白鱼条、麦穗、鲫鱼等,很少有鰱子和鲤鱼,但也够一家人改善一下生活,把鱼拿回去,摘一摘(把里面的内脏取出),和点面,炸一炸,大家围在一起吃,别提有多高兴了。
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洋溢那份幸福,今天的年轻人恐怕无法体会到那种甜蜜,那个时代虽没有今天的大鱼大肉,但那释然的社会情怀,其乐融融的人与人之间,是何等美,何等的善
看 瓜 园
童年时,虽然还是蒙胧无知,但由于那时生活的艰辛,兄弟姐妹较多,家境的贫寒,我们便过早地承担起某些生活的压力和重担,上地拾柴,背着撮箕拾粪(积肥),拣麦头,绺红薯,有时还可以挣工分补贴家用,总之这叫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这样的各种生活中,有艰辛也有乐趣,看瓜园是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
在我十一、二岁时,我家承包了队里的七亩多瓜地,种的西瓜,垄中套豆角,为了改善生活,这是唯一的经济来源,所以需要在瓜快成熟时看园,我们叫“看瓜园”。
西瓜的种植不太容易,需要在不同的时候进行侍弄:压瓜枝,打瓜头,掰幼条,坐瓜胎。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否则,西瓜就要减产,这真是瓜有瓜经,麦有麦道,各行各业,各门各路,到处都有学习的知识,我也增加了好多本事。
看瓜园时,需要在地中间盖一个瓜庵,里面放一张床,晚上和我父亲睡在一起,可是他好来牌(打牌),我从小胆子就小,他一走我就吓地蒙着头,大半夜睡不着觉。不知什么时候才朦蒙胧胧睡着,看瓜园虽是轻谴(轻省),但有时也觉无聊,因为太死矜(呆板)了。最让我高兴的是:瓜可以随便吃,没有人管。有时瓜吃两口觉得不好吃就扔了,免不得招来父亲的责备。
瓜园南边有一条沟,里面的水常年不断,中间是一个较大的坑,那是我中午的澡堂,每天中午天热时我都要泡一泡,挺舒服的,饭是家里送的,但常常要到下午一两点才送来。
那时,西瓜成熟了,还要卖瓜,卖瓜也不容易,人们都没有钱,只好用瓜去换粮食,我父亲拉一把架子车,车上用栅子当着,里面放瓜,我和我哥一人一边掖(用绳子拉)着车子,父亲在中间掌着把,挨村吆喝,瓜换粮食是一斤换一斤,有时早上出去晚上才回来,真的是披星戴月,一天要走几十里路,回到家里累的腰酸腿疼,但也是苦衷有乐,相信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经历,就是这样的经历和锻炼,养成了健康的体魄,勤劳的习惯,多面的能手,和不怕苦不怕累性格,我想这种锻炼是任何书上所学不到的。
我家的老楝树
小时候,我常常喜欢爬树,掏鸟窝、摘果子、捉知了……,都是我的拿手好戏,每每想到这时,我便怀念起我家的老楝树。
我不知道我家的楝树是什么时候栽的,仅知道至打我记事时就有它们,听我妈妈说,好象是有我那一年种下的,那时有两棵树,一小一大,长在我家的院子的东边,北边的一棵较小,南边的一棵较大,北边的那棵忘记怎么给放了,南边的一棵是盖灶火(厨房)的时候给放的,后来他的木材做成了几把椅子,楝树是一种不会生虫的树木,我们都喜欢它,但它的果子不好吃,长的也很小,形状象没有长熟的葡萄,又苦又涩,我们都叫它楝子,那时人们上地干活时,家里没人,便常爬上那棵大楝树看门(看家),大楝树不高,上边正好发了三枝杈,我还用软树枝把上边编一下,象个座形,刚好可以坐上,坐上别提有多舒服了。
楝子虽不好吃,可以入药,据说天冷的时候可以治冻疮,但对于我们来说,是用来做楝子枪“子弹”,那也是我们小时侯常玩的东西之一,楝子枪是用一节竹竿制的,我们用小刀切去两边的节结部,制成一个竹管,再用一段木棍,粗细与竹管差不多,然后在一边用小刀削到可以插入竹管为止,再把削好的一端在石头上砸出卯毛,可以狙气,道理就跟今天我们用的注射器差不多,但削过的长度不能超过竹管,然后把一个楝子从中间切为两半,一半楝子用削好的木棍压进竹管内,再把另一半压在管口,这是还用木棍迎准,猛的用力一打,只听“啪”的一声,里面的一半就被打出去,熬是好玩。晚上一到,小伙伴都拿出的“武器”,进行战斗,直到半夜十一二点,才意犹为尽各自回家睡觉。
 
拾 年 炮
在我小时候,我们一年当中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时我们可以玩,可以走亲戚得压腰钱(压岁钱),也可以穿新衣服,还可以吃饺子和白面馍……,但是,最让我高兴的是拾年炮。
中国人过年有放鞭炮的习惯,据说是为了吓走怪物,迎来来年的好年景,寄托美好的愿望,放炮是从年二十三(阴历腊月二十三在中国有小年之称)开始的,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都属于过年,儿时常有过年歌萦绕在脑海中:二十三炕膜干,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去灌酒,三十捏鼻(包饺子),初一贡祭.在我们农村,一到年根儿,过年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最高兴的莫过于我们,小伙伴们成群大伙凑在一起玩.那时家穷,买不起鞭炮玩,就在那家放炮时去拾炮,捡那些那些没有爆炸的,然后把里面的药倒出来点着玩,或是将炮搉开,用火柴点着,火星能刺得好远,煞是好玩.不过那时人都穷,不到年三十晚和初一早上,放炮的不多,三十晚是过大年,中国人有熬年儿风习,也是我们拾炮的好时候,大概从天没有黑就开始准备了,自己先把持住手电筒,一听见有动静就飞奔出去,整个晚上满村跑着拾,人们在过大年放鞭炮时,都赶在夜里十二点以后,预示着新年的到来,这是各家各户要在院中摆供香桌,点上香,然后放鞭炮,这些活都由男的来干,女的是不能参与.桌子两边一般都放有白膜、中间放的是一个浸熟的猪头肉,插一双筷子,说是让神祗享用,膜的摆法是有讲究,按一定的样式,下面放三个上面放两个,桌子中间还要放一个小香炉,里面放一些粮食,预示着明年五谷丰登,插三炷香,算是敬天祭祖,我们年纪小,不懂得这些,只专注拾炮,那几年过年时天老下雪,地也比较泥泞,所以有时跑一夜全身会冒热气,但收获也不少.等到上午我们就可以聚在一起玩了,点火的点火, 放炮的放炮,到处有火光,到处有响声.
这就是我儿时的新年,我童年时每天的盼望。
童年的时光,是每一个人生的必经之路,但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留下的时光和记忆也不一样,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文和自然特点,我的童年是在物质缺乏的年代度过,虽贫寒但不乏幸福和乐趣,人与人之间充满真情,良善和友谊,也没有什么压力和争竞,那种社会关系和自然环境与今天不同的,那个时候,大气没有污染,环境没遭破坏,天是那样的蓝,雨水是那样的稠,河里沟里水流不断,鸟语花香,我们逮鱼掏鸟,割草插禾,看云识雨,踢毽跳方,童年是那样的无拘无束,我想那与我们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也会有着同样故事,我只不过把我的一点童年生活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其实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事,都是生活小事而已。
 
 
评论(0) | 阅读(443)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作品2 ()
作品4 ()
作品14 ()


我的最新动态

“教书育人授为师”师德有感一一李贵亭
童年拾趣一一李贵亭
中专生美术教育思考一一李贵亭
中国书画现代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一一李贵亭
教书育人授为师一一李贵亭
名家 李贵亭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名家 李贵亭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访客最新留言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国画艺术名家李贵亭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